分享图片

“好好先生”是“罂粟花”

2015-03-11 09:37:36


现在有些人,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对之以“好”;无论别人怎么对待政府采购工作,无论怎么做的,他也是一个“好”字当先。久而久之,别人送给他一个“好好先生”的绰号。

从古到今,很多人把做个“好好人”当作自己的处世哲学。对于这类人,孔子斥之为“乡原,德之贼也”,即没有是非观念的“好好先生”。这种文化沉淀反映到政府采购工作中,就会出现“好好人现象”。

从政府采购大检查工作上讲,“好好人”就是政府采购改革和发展中的“罂粟花”,有毒有害。特别是对充当“好好人”的政府采购干部来说,是渎职的和不称职的干部。

有的政府采购人员把表面上一团和气视为团结,认为这是减少矛盾的好方法;认为不能为了一次检查而“红脸”,不值得。为了免伤“和气”,在检查过程中对明摆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或者视而不见,或者捂着盖着。明明知道对方存在大量的不良现象,甚至错误严重,既不帮助,也不提醒,甚至把袒护当作爱护。为了不得罪人,不争论,也不批评,得过且过走过场。

从政府采购工作的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既害了单位,也害了同志,更加维系不了与社会方方面面所谓的团结。政府采购部门与其他单位部门和人民群众应该是“诤友”的关系,有过失互相批评指正,有困难互相真诚帮助,而不能依靠退让和慎言来维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如此“好”下去,政府采购会堆积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影响政府采购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在政府采购检查工作中,有的政府采购干部因为“心太软”,被群众比喻为“三怕”干部,即怕负责任、怕吃苦、怕得罪人。只求太平做人做事做检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至于会给工作造成多大的影响和危害,与自己关系不大。更有甚者,把责任和原则搁置一边,只想八面讨好,当有的同志仗义执言检查出来的矛盾和问题时,他连忙出来打圆场,批评正直的检查人员,积极主动的帮被检查单位解释说明找“脱词”,慷组织和原则之慨,图一已之名;还有的参检干部遇到冲突、矛盾从不表态,对问题不争论、不辩论,为了维护关系,牺牲必要的内部分歧;对犯错误的人和事,缺乏严厉的批评和惩戒措施,歪风邪气刹不住等等。

在政府采购检查中因为有“好好人”的存在,看似美丽的“罂粟花”,结出的可能是对社会、对单位、对个人致命的罪恶之果。麻痹检查,积累矛盾,致使法律法规无法执行,导致政府采购无法进入执法化制度化的正常运行轨道。

事实证明,哪个单位部门“好好人”现象盛行,哪个单位必定正气不张,思想作风建设也必将是走过场。因此,只有不断铲除“罂粟花”的生存土壤,才能为政府采购事业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使我们的政府采购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继续阅读
    作者:
    王少东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理论 难点探索

    深耕采购,决胜采购。既具理论高度,又兼实务特色,让你从外行到高手。读采购学园就是不一样!请扫码关注,新鲜的“图说政采”等你来看!

    免费
    去看看
    广告

    本网发布内容已拥有版权或授权。如需转载,须获得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https://www.caigou2003.com)”及作者姓名,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准确性。否则,将追究侵权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邮箱:liuhui#caigou2003.com(发邮件时#换为@)

    正福易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