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实行协议供货当天,有38家汽车厂商参与了投标,主流汽车厂商无一缺席。广州本田汽车集团采购业务部相关人士对北京在全国实行汽车协议供货公开招标的做法感到很“惊喜”,表示“以后也可以在北京市场大展拳脚了”。有此想法的企业不在少数,均对北京此举表示赞同。
与此同时,也有企业提出疑问,北京市公务车市场已经向全国汽车厂商敞开了大门,某些还在继续实行地方保护的地市到底何时才能敞开胸怀,让厂商在同一个起跑线公平竞争?
地方保护层出不穷上海市曾经出台出租车行业选用车型新标准,规定新增和更新的车辆必须是发动机排量在1.6L以上的三厢车,正好把1.6L以下的捷达、高尔夫和广州标致等排斥在外。天津、湖北、吉林等地也不甘示弱,如法炮制。吉林省曾规定,地级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用车,“原则上可配备一辆国产红旗轿车,其他需要新购置和更新的,一律购置捷达车”;哈尔滨硬性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新购公务用车一律选哈飞……
汽车业是需要集中投资和规模经营的资金与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业正在走向强强联合,实力薄弱的小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而地方保护阻碍了规模化的形成。
专家认为,导致汽车市场保护最直接的原因是保护本地利益,即保证本地税收大户能为财政提供更多的收入。汽车业是地方重要的支柱产业,提高财政收入的同时还能提高GDP增长速度等,这些都为干部政绩加了分。
行政壁垒不合法法律人士认为,地方支持本地汽车企业无可厚非,但保护方式不应违背国家法律和政策法规。
《
政府采购法》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用任何方式,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自由进入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不得以任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孟虎认为,之所以实行政府采购招投标,要求采购信息要在指定媒体上发布,就是要让汽车厂商有平等的知情权,让其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上较量。这样一是让企业的竞争有序化,二是因为竞争多元化,提供给政府部门的价格会更优惠。
而目前某些省出台的各种“照顾”本地汽车企业的规定中,不少是与政府采购目的相违背的。从部分省市采购数据看,这种保护的确显示了“惊人”效果。例如,上海市政府公务车采购的50%为上海大众。
公平竞争促发展地方保护政策显示出政府对当地企业的重视,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办法却不可取。在开放的全球化时代,仅靠一个省市甚至一个区域的购买力很难让一个品牌成气候。
汽车企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弊端。一些有实力的汽车厂商坦言,宁愿不要本地的保护政策,更希望能和其他厂商公平竞争,“与全国市场相比,一个省份的政府市场毕竟是有限的。”受到地方政策支持的汽车企业也是喜忧参半,不少企业大客户销售人员表示,“在本地可以游刃有余,出去后同样遭受各种壁垒。”
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相关人员表示,市场放开能让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充分,本地企业也会更有忧患意识,但封锁也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打开的,这和全国的大环境有关。
从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汽车协议供货项目招投标中,大家读懂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北京汽车政府采购市场已经放开。未来公务车市场,北京不会只有吉普、现代、福田的影子,上海不再只是上海大众和通用的身影,吉林不再只有红旗和捷达,广西不再只有东风风神……只有这样,全国统一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才能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