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代建租用”典型案例
2017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一区4号楼4单元加装的室外电梯正式投入使用,该单元的8户老人终于可以乘坐电梯上下楼。
和平里一区4号楼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是北京第一个通过验收的老旧小区增设电梯试点工程外,和其“代建租用”的运营模式也有密切关系。
这种模式是由全单元业主委托北京华龄安康公司做为实施主体,先与这家公司签订委托和服务协议,华龄安康负责电梯加装的前期手续、建设费用、设备选定和安装、竣工验收、产权维修保养等相关问题。电梯投入使用后,再根据楼层和具体情况向业主收取服务费。目前,4单元的8户业主已经一次性缴纳了5年的服务费用。
“5年之后,万一这家公司觉得利润太低,很难再坚持下去,中途离场了,这些居民怎么办?留下的这部电梯又该怎么办?”昨天下午,一些来参观的市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有人还提议,是否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为居民们建立起一份保障。
的确,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居民付费,这种新模式已经是市场化的产物。市场化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如何保障好事儿能办好、好政策能最后落地?长期关注老楼加装电梯的北京兰台律师事务所包华律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从法律层面看,和平里增设电梯项目本身的处理方法并没有问题。它把一个由业主一次性投入解决的问题,通过市场化运作,分期付款,化整为零,极大降低了业主前期投入。既然采用市场化运作,那么,也一定是经过市场层面的支撑。这个支撑指的是,运营公司测算过项目的可行性,只要能够平抑管理成本,有盈余,这就说明项目是有财务意义的。如果将来真的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也可以完全用市场化的方法应对,由其他有资质的公司来接管。
从另一角度看,如果运营公司投资失败中途离场,业主自己掏钱也可以继续接着做。毕竟最难的电梯建设部分已经完成,只要拿出适当的运营费用,这件事也是可以持续下去的。“就像现在一些小区更换物业,你不能说因为换物业,这个小区就烂尾了。”
包华律师说,首个老旧小区增设电梯通过验收,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在新模式面前,大家有担心很正常。但这种担心只是一种假设性存在,只要经过定性、定量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即便是将来出现运营困局,也不会比现在那么多老人下不了楼更糟糕吧。”包律师对新模式信心满满。
[!--empirenews.page--]北京石景山区八角南路22号楼2单元
2017年7月,北京石景山区八角南路22号楼2单元的电梯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石景山区老旧楼房成功加装的首部电梯,同时也标志着石景山区在全市第一批完成了老楼加装电梯试点工作。
不同于全市其他老楼加装电梯试点的模式,22号楼2单元采用的是“居民申请、免费安装、有偿使用”的“代建租用”模式,由政府补贴、企业安装、居民有偿使用,12户居民共趸租12年,费用从一万多元到五万多元不等。“一楼不交费,二楼一个月一百多块钱,最贵的六楼,一个月五百多块钱。”据北京石景山区住建委副调研员郭玉忠介绍,加装的电梯可月租、年租,年租分为一年、五年、十年。其中,五年租送一年,十年租送两年。除了2单元,22号楼1单元和21号楼的两个单元也正在协商加装事宜,居民同意之后即可动工。
石景山区住建委副主任郭玉忠介绍,在加装过程中,该区首次提出了“共享电梯”理念,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包月IC卡模式,居民缴纳开户押金后充值刷卡乘坐电梯,押金有一定期限,期满之后自愿退出电梯使用权可退还押金;另一种是微信扫码模式,居民只要用手机在共享专区微信扫码,完成支付后就可乘坐,按次收费。他说,这种“共享电梯”目前还在概念探索阶段,未来有可能征求居民意见深入推进。
[!--empirenews.page--]河南三门峡向阳街道银湖湾小区
2019年3月,河南省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向阳街道银湖湾社区的银湖湾小区首次实施该市首例“共享电梯”工程。
我们小区有不少中老年业主,大部分居民楼为6层,许多业主对加装、使用电梯的诉求比较强烈。此前,我们对其他地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时采用的几种方式进行了了解,并广泛征集了业主们的意见。”3月21日上午,银湖湾小区服务办主任马先有说,“居民自筹资金成本较高。今年春节前,我们与北京一家专门开展加装‘共享电梯’业务的公司多次沟通后,决定引入该模式,以满足居民对电梯的需求。”
据了解,银湖湾小区安装的“共享电梯”采用“免费安装、有偿使用”的运营方式。简单来讲,居民并不需要为电梯及相关设施本身的硬件付费,只需要付每次使用电梯的费用。例如,家住6楼的居民,乘坐电梯上一次楼需要0.15元,刷卡付费即可。“按照商议,电梯的电费及设备、卫生维护费用均由安装企业负担。”马先有介绍。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该小区已有3个单元挖好了“电梯井”地基,设备安装到位后,电梯入口距单元一楼的步梯入口距离约为1.5米。“此次安装的电梯设备不另行搭建电梯入户通道,电梯也不在2楼及以上的每层都设入口,而是利用原有步梯转弯处的平台作为上下电梯的通道,在1至2层、3至4层、5至6层的平台处分别开3个入口,每层住户上下电梯时需要再走半层步梯。”马先有说。据了解,这种加装电梯的方式,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对楼体原有结构的改造较小,也有利于保障低层住户的通风、采光权益。
“加装电梯前,我们挨家挨户征求了居民的意见,一些单元的业主对加装电梯一事的认可度达到了100%,小区居民整体的认可度在80%以上。”马先有说。目前,该小区先在3个单元完成加装电梯工程,之后,该小区9栋居民楼的17个单元预计都将加装上电梯。“后续安装工程预计在4月初动工,按计划,4月底这三部电梯就能投入使用。”该小区服务办工作人员杨福来说。
[!--empirenews.page--]云南昆明五华区省委党校生活区
2020年4月10日,在位于昆明市五华区丰宁街道办事处春晖路6号的省委党校生活区,4个单元的电梯加装项目已恢复施工。看着蓝色围挡内的电梯井,居民们面带笑容地谈论着,长期以来上下楼不方便的难题终于快得到解决了。
去年以来,丰宁街道按照“政府引导、业主自愿、因地制宜、试点推行”的原则,引入北京富通孝宇房产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参与共享电梯安装工作。经过多次实地勘测和安全评估,省委党校生活区共有16个单元符合电梯安装条件,目前正在试点推进的是1栋2单元、3栋2单元和5栋1、2单元共4部电梯的安装。“共享电梯模式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缓解费用分摊引起的邻里纠纷。”丰宁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居民来说,前期电梯安装工作不用出钱,大家更关心的是后续使用费用。对此,北京富通孝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投资拓展部经理刘远瑶介绍:“一楼不存在使用费用,我们初步考虑二楼和三楼每次使用费为0.2元,四楼和五楼每次为0.25元,六楼和七楼每次为0.3元。居民还可以办理月卡和年卡,年卡最高不超过800元/年,对于大家来说,这个费用是很实在。”
对于住户关注的噪声大不大、是否影响采光等问题,省委党校生活区的4部电梯均为无机房电梯,运行声量可低至30分贝以下,其外立面是玻璃幕墙,也不会影响到住户家里的采光。安装完成后,试运行阶段将不收取乘坐费用。除了刷卡外,居民也可使用指纹、人脸识别、手机扫码等方式付费乘坐电梯。
毫无疑问,“共享电梯”在昆明“试水”,对“悬空老人”解决上下楼难题提供了一个方向。但如何健全管理以及是否存在未知的法律风险?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推广‘公交式电梯’安装,但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前期的安装费用上。‘共享电梯’模式解决了前期安装费用这个最大的难题,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昆明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副主委石磊说,“市政协此前也向市住建局提出过建议,可以从拨付专项资金、小区维修基金等方面来达成‘共享电梯’的安装。”
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饶宝静律师认为,“共享电梯”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在于后期的维护和使用中,比如用户自身使用不规范致使电梯受损、因电梯质量问题造成用户个人利益损失、个人隐私与相关信息泄露等。另外,电梯的管理维护属于特种行业作业,专业化程度高,且涉及业主、物业、电梯厂商、维保公司、质监部门等多方利益主体,后续管理维护的一大难点就在于各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容易导致矛盾激发。
“目前‘共享电梯’尚无政策依据,政府也缺乏相应有效监管措施,这种模式是否可行还需要多方考量。如出现纠纷,协商不成,可依法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饶宝静说。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只要安全、便捷,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北京富通孝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投资拓展部经理刘远瑶说,“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一‘样板工程’,促成老旧小区加装‘共享电梯’实施流程的完善,在云南各州市得到进一步推广。”
本网发布内容已拥有版权或授权。如需转载,须获得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https://www.caigou2003.com)”及作者姓名,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准确性。否则,将追究侵权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邮箱:liuhui#caigou2003.com(发邮件时#换为@)
正福易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