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图片

\"善医行\"助力公共卫生服务 \"好村医\"改善农村医疗供给

2016-09-26 17:31:54

政府采购信息报/网9月25日消息:


健康中国,全民共享


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则是“扩大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的具体细化。

0000.jpg

“善医行”发起人、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张梅颖女士

健康中国需要全民共建共享。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事业也存在着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在导致贫困的诸多因素中,与健康、医疗相关的问题较为突出。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和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培养使用计划;通过改善从业环境和薪酬待遇,促进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基层和农村流动。


2016年5月,国务院成立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领导小组,张高丽副总理任组长呢,这标志着我国公共服务改革向深水区涉进。卫生领域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公共卫生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善医行”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成为提供农村医疗队伍素质,扩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改善农民健康状况的有益助力。 [!--empirenews.page--]


农民健康 善医同行

000.jpg

“善医行”村医帮扶中心负责人刘凤梅女士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医生,他们肩负着维护8亿多的农民身体健康的重任,他们穿越索道、翻山越岭,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农民患者的身边……他们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乡村医生。


据卫生部年鉴数据显示,我国乡村医生承担着将近40%的门诊任务,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十分匮乏,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乡村医生作为农民健康的第一监护人,关系到我国几亿农民的生命安全、健康水平,在国家公共卫生政策和村民的疾病治疗方面,作用至关重要。目前全国村医的医疗技能参差不齐,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质量急需提高。北京”善医行”公益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北京”善医行”公益项目是由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与英国大使馆文教处(BC)社会企业技能项目在2010年共同发起的,是一个服务于村医的民间草根公益项目。张梅颖,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之一张澜先生的孙女,民盟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她1962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系,此后一直致力于服务中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业。


“善医行”村医帮扶中心是一个服务于村医的民办机构,为村医提供免费实用的医疗技术指导与培训、临床经验分享,同时协助村医开展农村疾病预防工作,改善当地的医疗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带动提高村医的医疗水平。


帮扶中心负责人刘凤梅女士告诉记者,”善医行”的使命包括提高村民健康保健意识,均衡城乡医疗资源,引导村民理性就医等。帮扶中心为村医设置了核心培新项目,免费进行诊疗规范和临床技能的培训,包括远程培训和实地培训等;并切实支持村卫生室硬件基础设备,为村医法律援助等,并为改善村医待遇提供切实支持。

00.jpg
“善医行”乡村医生培训活动授课现场


张梅颖副主席为”善医行”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提供了实际领导,还以捐赠的方式提供了财力物力的巨大支持。在她的带动下,国内知名各大医院如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等为”善医行”提供了专业精湛的师资力量和培训课程,卫生部也提供了协助。仅在2014年,”善医行”就培训了1600名村医,合计培训村医3000名,按每名村医为2000村民带来健康计算,这个计划为600万村民提供了健康保障。启动三年,在张梅颖副主席的领导下,已经组织建立起全国20多省市乡村医生组织网络和庞大的志愿者队伍。项目还组织医疗设备捐赠、临床实地义诊等,收到良好效果。 [!--empirenews.page--]


中国好村医 保农民健康


2014年12月24日,作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之一的“善医行中国好村医颁奖盛典”首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张梅颖副主席出席,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20名乡村医生当选为“中国好村医”。截至目前,善医行“中国好村医”评选已历3届,大量“好村医”脱颖而出,他们在困难条件和收入微薄情况下做着最受尊敬的事情,承担着半数以上国民的健康责任,成为8亿农民的健康卫士。

——"天使村医"贾明聚


000.jpg

“善医行”乡村医生培训活动名师风采


在河南省方城县赵河镇,提起吴楼村的村医贾明聚,几乎无人不知,村民誉为“天使村医”。贾明聚医生出生于中医世家,今年只有36岁。他的父亲是吴楼村一位忠厚慈祥的老医生,擅长中医外科,对正骨有独到的见解。


贾明聚2001年从张仲景国医大学毕业时,家乡的许多同龄人都选择外出打工,但贾父对他说:“以后给乡里乡亲看病就交给你了,你要多操操心。”


贾明聚牢记父亲的教诲,并付诸实际行动。从此,吴楼村总人口1000,谁家人得了什么病,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贾明聚心里都很清楚。14年来,他用一颗守护的赤子之心,不仅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信赖,附近县乡镇的病人也都慕名而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贾明聚医生说:“村医的职业是平凡的,但能够被别人认可,能够播善施爱于人,我们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幸福。”[!--empirenews.page--]


——"凡尘腊梅"冯冬梅


江西省吉安县横江镇横巷村卫生所冯冬梅,毕业于湖南省会同县一所普通卫校毕业,1999年嫁到江西吉安后,本着对医学的热爱,出于对本地村民就医难的由衷关切,经向有关部门申请考核合格后,成了这个有着1300多名村民的山村医生。

1.webp (1).jpg

"中国好村医"参选者—江西省吉安县横江镇横巷村卫生所冯冬梅大夫在“善医行”举办的培训活动中实践学习 


1999年7月,冯冬梅的乡村诊所开业了,但是作为一名外省嫁过来的医生,又是女大夫,如何赢得村民的信任成为头等大事。冯大夫本着卫护村民健康的一腔热情,开始了救死扶伤之旅:炎炎夏日,来就诊的多是老人小孩头上身上长满了痱毒、热疖,伤口红肿、发炎、流脓水,冯大夫耐心细致的给他们清洗治疗,并对他们进行简单易懂的卫生、外伤等健康知识指导;对路远的外伤患者,给他们免费备好消毒药水、敷料,不厌其烦得教他们如何回家自己敷治;对老、弱、病、残来诊的,认真体查不马虎,态度亲切周到,在经济上也给予适当的照顾,常减免一部分药费。几个月过去,村民感受到了诊所的方便与温暖,来就诊的村民越来越多,四里八乡的病患也开始慕名前来,远道求医。


病患多了,责任大了,冯大夫开始感到原先所学不够用,为了提高医术,更好为村民服务,她就自费跑到县里市里,向大医院的大夫求教,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并自费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临床书籍,查阅学习,还取得了国家执业助理资格证书。


经过冯大夫治疗痊愈的病人越来越多,他们都说,冯大夫医术过关,医德更是没得说。冯大夫在在诊疗中坚持对能吃药好的不打针,能打针好的不输液;对需要去医院检查的疑似病例耐心说服,早发现、早治疗;从医院拿回检验报告的认真解释,打消患者疑虑;对不方便来诊所的患者尽力上门服务,用周致的护理技术和支持疗法来帮助病人减轻痛苦。


2000年,45岁村民李长实禄因胃癌做了手术后,情绪低落,自抛自弃,他爱人来请冯大夫上门出诊,他看见一声就吼:“我都快死的人了,来笑话我是吧!”冯大夫边配药,边对他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人都有一死,生老病死谁也躲不了,但医学越来越先进,肿瘤已经不是绝症,全世界很多医学科学家都在攻克它,你为什么不赌一把,并列举了好些病例给他。在冯大夫的耐心疏解下,他开始渐渐的变得开朗起来。在病人病重的日子里,不管下雨刮风,冯大夫总是想办法上门,在病人与病魔斗争的四年里,他没有放弃过希望。


2006年11月,冯大夫剖腹产第4天从医院刚回家几个小时,来了一个外村剖腹产回来需要拆线的产妇,冯大夫微笑着,全程忍痛弯腰给她拆好线换好敷料,扶她起来告诉她注意事项,搀扶着送她上摩托车,自己累的虚汗满头……一个月后她妈妈不知从那儿知道了实情,专门到诊所道谢,冯大夫心里充满了甜甜的感觉。


冬去春来十六载,村医是没有年节假日,也没有休息日的,就是大年三十都要坚守在诊所。作为远嫁外省的女儿,十几年来,冯冬梅只回了四趟娘家,加起来陪爸妈的日子只有11天,总是还没下火车催诊电话就来了。心里有对父母的无限歉疚,但那种被村民需要的感觉也总是充实而愉快的。 


在善医行“中国好村医”项目的帮扶下,尤其是江西省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以来,冯冬梅大夫的诊所已初具规模,6室分开,宽敞、干净、整洁。08年诊所被评为省政府民生工程达标卫生室,多次受到市县镇上级部门的肯定与嘉奖。冯大夫还自筹资金购置一些小型仪器,免费为村民测血压、血糖、血粘度、儿童微量元素等,理疗室、雾化室也添置了小型先进设备。2015年,冯大夫加入”善医行”学习之后,在针灸理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empirenews.page--]


——不忘初心刘爽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定兴镇二街卫生室的刘爽,73年出生于定兴的一个农村里,皆为农民的父母让她从小就明白要与人为善、热心助人的道理。10岁时的一件事让她坚定了学医的念头:那年,她因意外眼部受到创伤,看到医院的医生忙前忙后,治愈她万分感激,立志要像他们一样救死扶伤,服务患者。


89年,刘大夫如愿以偿的进入卫校学习,90年进入了乡镇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深深震撼了她。95年的冬天,从村子里送来一位病人,经诊断为心梗,但因为转诊时间延长,病人来到医院自主呼吸已经没有了,在场的医生都非常遗憾:如果在村里有医生及时抢救,有更好的健康知识普及以及规范的治疗,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之后刘爽毅然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回家筹钱开起了诊所。开始她也彷徨过,焦虑过,求医的患者也相对较少,但在许多前辈无私指点下,她以高尚的医德、诚实厚道的心去服务患者,就诊的患者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为了服务更多的村民,2003年,刘爽把诊所搬到了离县城更近的地方,一干就是12年。12年间,她骑坏了3辆自行车、两辆摩托车,农村的路不好走,穿过风雨,踏过泥土,摔过无数跟头,进过百家门,吃过百家饭,小孩儿都知道刘大夫的名字。


没有比行医更长的路,没有比病人更高的山。将近20年来,刘大夫出诊至少10万次,对于村民们的身体状况,没有比她更清楚的。刘大夫付出了,但收获更多。看到村民们感激的眼神,听到赞美的话,她心里很满足,很开心。


社会在发展,医疗技术也在飞快进步,现在的村级医疗水平已经不能适应村民的要求。机缘巧合之下刘爽在网上了解了善医行,认识了善医行的发起人刘凤梅女士。刘大夫有幸参加了善医行公益组织针对村医的帮扶计划,还参加了北京培训班,老师们无私的传授、耐心的讲解让她收获良多,她决心利用所学技术更好地服务当地村民。


--夫妻村医翟大龙


截止于2014年,在130万乡村医生中,获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者只有20余万人。乡村医生、村卫生室依然被誉为中国医疗的“最底层”,难摘掉“水平低”的帽子。然而,就有那么一对夫妻,身处优越环境,却置身投入到乡村医疗中,力图改善农村医疗状况,早日将“水平低”帽子摘掉。这就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西未庄乡双未城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翟大龙以及其村医妻子王翠红。


2003年,翟大龙卫校毕业,不仅学得了扎实的医学知识,又遇到了同是学医的女友王翠红。走进婚姻殿堂的夫妻俩在村子里开办了村卫生室,让村子里的村民健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


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西未庄乡被县城包围,家门口的大名县中医医院为翟大龙抛出“橄榄枝”,希望他进医院工作。“跟村民长期打交道,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总有一种舍不得的感觉,他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翟大龙义无反顾留在了村里的诊所。


当记者问及翟大龙为何选择在偏远乡村、没人愿意做村医的地方当乡村医生时,他这样说道,“是一名又一名老人对医生的那种渴望的眼神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妻子。”他为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11年除夕夜,90多岁村民裴爷爷因脑血栓、肺源性心脏病等在县医院治疗缓解后出院回来,全家热热闹闹的吃着团圆年夜饭时,晚上9点钟,老人突然感觉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家人立即电话告诉了大龙,大龙放下手中掌控春节联欢晚会的遥控板,背着出诊箱迅速赶到了老人家里。“大龙赶紧给我想想办法,刚从医院出来,我不想再回医院了,想办法别让孩子们大年三十办丧事就好。”老人上气不接下气的向大龙提出了“诊疗意见”。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并没有十足把握医治好所有的疾病,大龙一边尽量安抚老人,一边通知妻子带抢救药品及氧气过来尽百分百努力的救治老人。次日凌晨5点,老人转危为安,他们夫妻二人又度过了一个难以入眠的除夕夜。


--德艺双馨任军


公安县孟家溪镇永新村地处孟家溪镇北部,是重要革命老区之一,共有十二个村民小组和一个渔场,总户数580户,人口2356人。村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他叫任军,1971年出生,大专文化,主治医师,中共党员,1990年从事乡医工作,是一名在村卫生室工作了25年的白衣战士。二十五年来,他爱岗敬业,走村串户,不辞辛劳,精心为患者解除病痛,热情为村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农村卫生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村民们誉为健康的“守护神”。


任军大夫在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得心应手,并能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他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村民的信赖,该室年门诊量达到7000人次,出诊100余次,处理急诊10余次。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德艺双馨在任军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医25年来,他凭着自己的良心行医做人,他多次出诊,从未收取过出诊费,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来家禽鸡蛋等礼物,他总是婉言谢绝。他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送医送药,还减免医药费。他遵章守纪,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合作医疗政策,从不多收患者一分钱,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毫不保留地送给每一位村民。他积极参加村集体工作和公益活动,带头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数额达千元以上,还参与义务无偿献血。他追求真理,要求进步,2014年被村支部吸纳为中共预备党员。


任军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用真情和汗水诠释着一名优秀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empirenews.page--] 

~~~~~~~~~~~~~~~~~~~~~~~
刘凤梅说,一个村医守护着数百乃至几千名村民的生命,北京”善医行”好村医培训中心成立四年来共培训5000多名中国村医,让1000多万村民受益。


据了解,目前该中心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起乡村医生组织网络,在全国开展了十余期村医公益培训。在雅安、岷县、迪庆、鲁甸、景谷地震中,村医学员们远赴震区协助当地村医救死扶伤,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赞许。


四川村医张琼英说,北京”善医行”村医培训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基层实用的知识,各位授课老师为我们村医捅开了很多张“窗户纸”。培训的第一天,顾湲教授讲授的颈动脉狭窄病人的诊断思路,尤如拨云见日。


河南村医周义强说,北京全科医生培训让他受益匪浅,亲自听到北大教授讲课后,之前的疑惑全然顿无,跟读重医时一样,老师们都是很用心的去传授知识经验,是用钱请不来的!


乘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东风,”善医行”必将为健康中国、农村小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村医服务,“中国好村医”,村医好中国,健康中国梦将在他们的推动下更快实现!

1.webp (2).jpg
“善医行”交流培训活动,健康中国梦将在他们的推动下更快实现

继续阅读
    作者:
    曹守同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网
      服务采购

    深耕采购,决胜采购。既具理论高度,又兼实务特色,让你从外行到高手。读采购学园就是不一样!请扫码关注,新鲜的“图说政采”等你来看!

    免费
    去看看
    广告

    本网发布内容已拥有版权或授权。如需转载,须获得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https://www.caigou2003.com)”及作者姓名,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准确性。否则,将追究侵权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邮箱:liuhui#caigou2003.com(发邮件时#换为@)

    正福易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