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图片

石家庄将解决690个山村吃水问题

2011-10-12 13:30:43
9月16日,吃了500年雨水的井陉县支沙口村盼来甜井水。此前,井陉县南寺掌村也打出一眼深水井,村民庆祝的仪式胜似过年。石市的8个山区县有许多村存在吃水难。为了解决山村的吃水难,石市十二五规划列入了690个山村,其中有37个村靠雨水吃饭。5年内,这些山村将逐一告别吃水难。

调查

小切村:想打井,没有钱

井陉县辛庄乡小切村是一个拥有150多口人的小村庄,400年来村民都是靠天吃水。该村支部书记许先生说,遇到大旱天气,连雨水都吃不上,村民不得不拉着小车到两公里之外的水库拉水。

去年5月,整个村没下一滴雨,每天大早起,都能看到村民去水库取水,有小车的还好些,有的户都是用扁担挑。还有一些壮丁出去打工的家庭,只有妻儿老小在家,吃水更是不方便。

村干部三番五次去找相关部门,对方说地下没水,没办法挖井。

村民不相信没水,两个月前,他们找来了钻井队,钻井队看过之后,说可以挖井。

可是挖井需要40余万元,这笔钱从何而来呢?

许书记对打井的渴望更加迫切,“我们做梦都希望能吃上井水啊!”

大沟村:一年只有200天吃井水

井陉县退伍老兵马三小双腿只到膝盖,十年光景却在山上栽了3000余棵树。鲜为人知的是,马三小所在的自然村叫大沟村,30户村民,150多口人,很多年来人们都靠雨水为生。2005年,邻村打了口井,当地政府投了钱将水引到大沟村,村民们吃上清洁的地下水,心里乐开了花。

但好景不长,近两年自来水水量骤降。一年365天,大沟村人只有200天有水,而且还是限量供水,干旱时水少得不够做饭。因为少水,马三小种的树成活率很低。

为了打井,今年8月马三小到行政村、到镇上、到县城,跑前跑后……各级部门找了不下八次,最后他戴着假肢又到市水务局“找水”。遗憾的是,申报上去的吃水较难的山村里没有大沟村。大沟村毕竟多多少少还能吃上自来水,而且之前政府已帮忙解决过了,因此名额没有报上去。

市水务局表示会尽量筹集资金,帮马三小完成心愿。

探因

山村打井难,根本是缺钱

高玉兵,井陉县一家钻井队队长。他说,井陉县平均海拔三四百米,地质结构以石灰岩为主,硬邦邦的,地下水稀少又复杂,能打出水着实不易。家乡打井他们收取的是最低费用,即使如此,每口井平均也要花30万元。 

拉着设备,走在井陉山区,路过一个村又一个村,高玉兵总能见到村民们期待的眼神。

高玉兵介绍,石家庄周边吃水难以井陉县最为严重。过去技术设备有限,打不出深井吃不上好水无可奈何,可如今打井设备可打钻到地下500米深处,山区饮水难的矛盾则主要集中在高额的资金上。

现状

太行山一带普遍吃水难

铁管一端直通房顶,另一端连接地窖,雨水通过铁管流入地窖,这就是一年的饮用水。时间一长水里面甚至生虫子,村民烧水做饭要先检查水况,这就是吃雨水山村村民家的真实写照。

走在井陉县深山区,这样的写照屡屡呈现,令人唏嘘。

井陉县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县共有300多个山村,吃水难一代代传至今,其中靠雨水吃饭的山村有很多。

吃水难不止在井陉,太行山一带县市多少都有点困难。石家庄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石市周边的井陉、平山、元氏、灵寿、赞皇、鹿泉、矿区、行唐等8个地方中有47个村庄都在靠天吃水,其中以井陉县数量最多、吃水难最为严重。

十一五期间,石市投资4.59亿元解决了938个村庄100.31万的吃水问题。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吃水困难村有690个,吃水困难人口计107万人,其中包括37个靠天吃水的村庄,1.4万人。

继续阅读
    作者:
    谢鑫名实习生颜超郝珊珊
    来源:燕赵晚报
      操作 精品项目

    深耕采购,死磕采购。既具理论高度,又兼实务特色,让你从外行到高手。公共采购在线大学堂!请扫码关注——采购学园,新鲜的“图说政采”等你来看!

    免费
    去看看
    广告

    本网发布内容已拥有版权或授权。如需转载,须获得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https://www.caigou2003.com)”及作者姓名,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准确性。否则,将追究侵权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邮箱:liuhui#caigou2003.com(发邮件时#换为@)

    正福易考通